【信息时间: 2024-04-15 11:06 阅读次数: 信息来源: 苏州科技城管委会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近日,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发布,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通安镇树山村、镇湖街道石帆村成功上榜。 树山村位于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,占地面积5.2平方公里,其中山地面积4700多亩,种植云泉茶1000多亩、杨梅2000多亩、翠冠梨1060亩。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,现有370余户、1700余人。近年来,树山村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“三生”融合,科学发展,打造了具有树山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。 规划为先守护原生乡居。树山村合理编制“多规合一”的实用性村庄规划,强调因地制宜,突出地域特色,将保护自然风貌、文化遗存、村落风貌、地域特色理念充分融入到美丽村庄建设中。以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为契机,树山村积极实施“三线入地”、管道煤气等工程,完善村内交通、水利、通讯、电力等基础设施。为塑造特色风貌、彰显特色文化,树山村对主干道沿线房屋进行整体“穿衣戴帽”,统一乡村风貌,同时也尽量保留了原有的历史记忆,有效保护和延续了村庄肌理和自然环境。 生态为本擦亮环境底色。树山村生态环境优越,自然资源丰富,绿化覆盖率达98%,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200个/立方厘米。近年来,树山村以“刺绣般的匠心与匠工”抓好村庄环境保护与提升,实施精细化村庄环境管理,美化亮化村庄面貌,协调村内业态有序发展;完善网格化长效管理模式,力求村庄环境“整治全覆盖、监管全方位、保洁全天候”;引入市场专业保洁管理团队,系统推进农村垃圾分类,探索并实施“垃圾分类与环卫一体化”“全流程闭环”的运营模式,助力打造自循环生态乡村。 治理为要培育文明乡风。树山村依托“2035”乡村振兴实践展示馆、陆绩廉石等文化资源,广泛开展群众性学习教育活动,以树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,开展道德讲堂、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,深化文明创建工作,着力营造文明乡风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系列活动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为建设乡风文明现代化农村积累文化底蕴。同时创新治理模式,扎实推进“美丽庭院”“手绘乡村”“星级示范户”评比等工作,常态化激发农户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,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。 石帆村位于镇湖街道西北部,村域面积2.2平方公里,辖区8个自然村,14个村民小组。近年来,石帆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,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经验基础上,按照村庄有规划、环境有提升、管护有机制等“十有”标准,努力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,绘就生态、生产、生活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。 共建宜居环境让乡村“美”颜值蝶变。石帆村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铆足干劲、常抓不懈,常态化开展村庄垃圾、河道池塘、房前屋后、路边地头“四整治”,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。依托“议事”平台进行政策宣传、协商议事、建言献策,号召党员、志愿者、群众主动参与“星级示范户”评比和“美丽庭院”创建,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真正当成“家务事”,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。 提升基层治理让乡村“美”内涵丰富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,持续推进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1+1+1>3”的基层实践。开展道德讲堂、人居环境整治、“我们的节日”、红色教育等活动,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。畅通“线上+线下”沟通渠道,发挥“红色先锋”队伍作用,以更贴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形式,提供便民雨伞、便民义诊等志愿服务,切实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培育特色产业让乡村“美”成色更足。结合人居环境整治,整理村内土地零散资源,将“小田”整合为“大田”,盘活改造低效闲置房屋,培育村集体经济“增长点”。同时,充分利用非遗文化资源、自然风光优势,扩大种植规模,探索“生态产品+农耕体验+民俗文化+休闲度假”等美丽经济转换新模式。 在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,一幅幅新时代田园乡村和谐、美丽、诗意的画卷不断铺展,当前,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正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,全面加强对文旅资源的挖掘、溯源与整合。进一步盘活杵山垂钓中心、房车露营基地等原有文旅项目,加快金墅老街、通安粮仓等人文遗址的保留提升。实施太湖科学城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,对吴文化、太湖文化、禅宗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、溯源和传播,提升“江南文化”品牌知名度。从苏绣等传统工艺中萃取文化基因,提炼一批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,纳入太湖科学城城市规划设计,高水平打造特色文化街区、非遗小镇、艺术乡村和科学家院落,营造更具江南文化特色的科学城环境。 接下来,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将充分发挥非遗文化赋能乡村作用,不断放大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效应,在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展现文旅作为。 |